【中國制冷網】進入2019冷年,隨著天氣的快速轉涼,中國家用空調連續兩年創新高的暴熱行情也已經失去了溫度。一方面是庫存高企,從現在到年底的排產均不樂觀,有上游壓縮機企業甚至反饋產能利用率下降到60%;另一方面,內銷出貨難言增長帶給出口市場更大壓力,而貿易戰對全球的影響還在不斷擴大和加深,形勢日趨嚴峻。
大漲了兩年的中國家用空調行業,盛宴就此將要終結?我們在舊冷年結束、新冷年開啟的節點,先回味一下創歷史的輝煌,再探討一下2019冷年的風險和機遇。
回顧:盛宴的余味
總量突破1.5億,內銷逼近1億
對于空調行業來說,剛剛過去的2018冷年依然是創歷史記錄的年份,總產銷規模已經突破1.5億臺,而內銷出貨更是逼近1億臺的高位。增長率雖然較2017冷年有較大幅度收窄,但是依然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速,在去年的高基數下能夠一直保持這樣快速的增長已經超過了當初的預期,而且空調也是大家電里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品類。這樣的增長更多是來自內銷市場的拉動。
2018冷年延續大幅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2017冷年內外銷雙雙大增,尤其是內銷市場,旺季需求集中大量釋放,全國很多區域出現大面積斷貨,渠道庫存達到近五年以來的低點,所以給2018冷年創造了可觀的補庫空間。
第二是行業出現連續兩年的大幅增長,讓企業對于2018冷年的增長有了更高的訴求,制定了更高的營銷目標。
第三則是資源配套體系和制造成本方面的影響。2018冷年整體的上游配套供給和2017冷年相比得到極大緩解,僅有冷凍機油和功率半導體供應偏緊。另外大宗原材料價格在二季度出現松動,使得空調的制造成本壓力減小,這些因素促使企業生產備貨的積極性較高。
第四是出口市場也相對給力,連續兩年增長,北美、南美、亞太等區域保持了旺盛的需求,雖然有中美貿易戰穿插其中,但是對2018冷年的中國空調出口影響有限,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將生產需求提前。
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產銷規模及成長

2018上半年的良好增勢也能從家電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報中得到印證。家電上市公司空調業務的增幅均是兩位數,部分企業空調業務的增長遠遠超過其他品類,而且在整體業務收入的占比中也得到較大提升。
2018年上半年主要家電企業空調業務營收增長對比

漲價未達預期,產品結構調整
2018冷年整個家用空調行業的價格依然保持上行的趨勢,從企業的出貨均價也能略見一斑。產業在線監控的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總銷售金額是3148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內銷金額2408億元,同比增長21.3%,出口金額是740億元,同比增長5.7%。內外銷額度的增長均高于量值的增長,說明內外銷均價都在上揚。另外從終端零售的均價變化來看也是同樣呈現小幅上揚的態勢。
2018年上半年白電產品均價上漲趨勢

數據來源:奧維、產業在線
雖然價格穩步增長,但是橫向對比其他白電產品的價格趨勢,卻能看出空調價格的增長遠遠小于冰洗,整體幅度并未達到預期,尤其出口的均價增幅和冰洗產品的差距更大。
客觀來講,2018年上半年大宗原材料的價格出現松動回調,除了紙張和包裝材料的價格在上漲之外,其他材料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銅,從6月份開始到現在銅價仍在持續下跌,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調的制造成本壓力。另外,漲價未達預期也和產品的結構優化和能效升級相關。總體來講,空調產品的更新速度和結構優化程度要低于冰洗。
2018年6月空調用主要原材料對比1月價格變化

從整個供應鏈來講,2018冷年的整體供給較2017冷年有很大程度的緩和,2017年下半年壓縮機企業集中擴產使得產能有效增加,雖然整體上生產節奏飽滿,或有結構性緊張的情況出現,但總體上供給平衡。資源緊張的品類主要是冷凍機油和半導體芯片,這兩個品類的供應商主要是日本和德國的企業,受制于產能限制和利潤情況,總體供給量不能滿足中國企業的需求。這種短缺也造成了國內空調產品冷媒結構的變化。
2018冷年,R22冷媒的主導地位并未發生變化,從結構來看,R22和R410a冷媒的結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僅有R32冷媒的空調產品增幅顯著,無論是內銷市場還是出口市場,R32冷媒的空調都是大踏步的提升,之前只是日系企業和格力在推廣,今年美的、奧克斯、TCL和海信科龍等企業也開始大力推進R32冷媒空調的生產和銷售。如果不是冷凍機油的供給短缺,這個增幅可以更大。另外,2018年上半年由于R410a冷媒價格上漲過快,很多企業加大了R22冷媒空調產品的生產,尤其在出口市場,R22冷媒增長顯著,仍居主導地位。
2017-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冷媒結構(按總銷量)

產品結構除了冷媒方面調整顯著外,變頻結構、能效結構也都在穩步提升和優化當中。
新零售渠道變革,掌握變革核心
這兩年空調線上市場發展的如火如荼,增長也很迅猛,按照第三方機構奧維監測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空調線上的銷售比例已經達到35.3%,而且增長幅度高達42%,遠遠高于冰洗產品的增幅,同時也大大高于線下市場3.2%的增速。空調線上占比持續擴容繼續擠壓傳統線下市場,這種現象在今年的旺季表現得異常突出。
電商的興起對整個行業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其本質是把整個價值鏈的中間環節減少,這種模式的另外一種體現就是奧克斯空調的“網批”模式,這種渠道模式本質上是削減工廠端到消費端的中間環節,弱化分公司和經銷商的職能。這個模式最大的改變是資金的使用率,空調行業正常來講一年周轉4-5次已經屬于比較良性的發展,有些企業甚至達不到這個次數的周轉,但如果把價值鏈縮短,工廠直接到C端或者通過這種網批模式,年周轉8-10次也有可能,這樣勤進快銷使得利潤更為豐厚。
但這樣會使得傳統的大批發模式或者說線下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他們要轉型去做服務,去做安裝的承接。這些對我們的很多品牌其實會產生較大的沖擊。
所以對比線上線下發展的迥異,一些線下的經銷商頗有微詞,他們認為電商平臺更多是為了追求銷量而犧牲了整體利益。空調畢竟還是一種需要后續服務的產品,現在線上市場成長迅猛,解決后續的問題已經成為快速成長的電商平臺的煩惱,當線下渠道未來只能承擔更多解決電商煩惱的職能時,更多平衡被打破,線下渠道是否會反抗,將會怎樣反抗?這需要引起行業和企業的思考。
什么樣的渠道模式是正確的,未來空調的渠道結構又將會呈現怎樣的發展格局?雖然現在中國空調的線上市場發展如日中天,但作為企業應該在這樣的繁榮中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斷和清醒認知。
2018年這么多的渠道變革,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網批都在不斷發展,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渠道的本質,渠道是鏈接產品和消費的一個通路和橋梁,最終的目標是如何去解決效率,如何提升用戶的感受,所以無論渠道怎樣變革,這個基本的驅動因素不會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渠道重構的過程當中,勢必會對整個渠道的利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企業來說,對原有的渠道要有一定的敬重和敬畏,思考怎樣去給渠道賦能,讓全渠道都受益,同時企業也需要全渠道的協同和融合,這是整個渠道變革的核心,而不是單純的去取代。
格局穩中有變,寡頭強化優勢
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的品牌格局大體保持穩定,依然是雙寡頭格局,高度集中。從增長來看,由于行業實現雙位數增長,所以大部分品牌也都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格力和美的兩家巨頭在保持了自己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繼續強化其引領優勢,使得優勢地位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從2017冷年的56.4%上漲到57.2%。出貨排名第三到第五的品牌結構上升幅度最大,從21.8%增長至23.7%,同時這些品牌的出貨增幅也是最快的,對整體行業的增長率貢獻最大。而其他品牌的份額相比2017冷年有所擠壓,出貨規模也僅和2017冷年相當。
2017- 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品牌結構變化

整體格局雖然穩定,但是其中也有些競爭的變化值得關注。首先是雙寡頭品牌依然穩健,格力整體規模突破5000萬臺,其品牌優勢、渠道優勢依然讓其他品牌望其項背;美的自T+3調整過后在2018冷年表現優異,市場份額得到顯著提升。其次從增速來看,奧克斯依然是行業增速最快的品牌,內外銷持續發力,依然保持了超過30%的增速。另外,從排名前八的品牌來看,大部分企業的出貨增速在行業均線水平之上,有三家略低于行業水平,有一家出現了負增長。
談到品牌格局,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方面是企業規模的變化。上面提到格力的總規模已經突破5000萬臺,而美的也保持在3000萬臺以上的水平,海爾和奧克斯繼去年突破千萬臺之后,2018冷年二者繼續鞏固自己千萬臺的規模地位。行業的大幅增長也吸引了眾多品牌的加入,而且一些品牌的規模已經在百萬臺上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參與行業競爭的空調品牌已超過200個。互聯網品牌小米也在今年上半年強勢加入。從當前的格局來看,大量新品牌涌入其實對整體空調行業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尤其對頭部品牌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但是對于排名相對靠后的企業來說,新品牌會直接搶奪他們的市場,所以中小企業要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需要在產品品質、品牌推廣等方面加強力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