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經歷了連續兩年高增長的中國空調產業在2018年遭遇到了阻力,據中怡康前不久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整個2018年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了2.3%,零售額同比增幅為4.9%。但是,下半年市場遇冷所形成的趨勢難以讓人樂觀,2018年7至12月份的零售量同比下滑了15.1%,而零售額的降幅也達到了13.5%。
在整體國內市場出現冰火兩重天般走勢的同時,全球空調市場以格力、美的、海爾為代表的三大品牌主導型格局繼續引領行業。隨著各種負面因素的不斷釋放,中國空調產業在近期也迎來了多種利好因素,當下遲滯的市場行情可能不會延續很久。只是,即便是市場回暖,品牌格局的集中度或將會進一步提高。

2018年成短期拐點
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規模為5924萬臺和20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和4.9%,這是前不久中怡康給出的關于2018年國內市場的整體概況數據。零售量和零售額的雙增長并不能掩蓋過去一年中空調行業所出現的尷尬行情,自去年7月份開始,國內市場的需求走勢就陡轉直下,之前的高增長行情被零售量和零售額的持續下降所破壞。
從整個年度數據上看,盡管零售量和零售額依然增長,但是相比于2017年和2016年的相應幅度,增速是大幅萎縮。更為重要的是,之前兩年所形成的持續高增長趨勢出現了方向性的扭轉;尤其是在庫存量創下歷史新高的狀況下,未來走向并不能讓人樂觀。從這也可以看出,2018年成為了國內空調市場短期內的走勢拐點。
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房地產行業被嚴格調控的大背景下,空調產品的需求資源顯得愈加稀缺。還有,一些結構性的數據也反映出了行業的細分態勢。一方面,變頻空調、高能效產品的占比還在持續走高,在這些中高端產品領域內,格力、美的和海爾這傳統三強表現出了慣有的統治力,而價格上升之勢因為整體市場在下半年的遇冷也在出現了變動;另外一個方面,從中怡康公布的數據還可以看到,線下體系的增長速度正在縮小與線上的差距,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線上紅利釋放已經趨緩。
值得一提的是,從各個品牌在當下所實施的策略來看,線下的競爭將進一步激化,而一直以來在線下進行重點布局和精耕細作的格力、美的、海爾等主導品牌后期的優勢會得到再次彰顯。
格力美的海爾三強保持行業引領
在2016年和2017年國內外空調市場高速發展的時候,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空調領域,無論是品牌數量還是渠道經銷商數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與此同時,以奧克斯、TCL為代表的品牌在內銷量還是出口量上也都在快速增長,并以內外銷總量超過1000萬套的規模。
但以格力、美的和海爾為主導的三大品牌形成對空調產業核心地位的主導。尤其是海爾空調在產品功能化方面的創新和突破,讓這家企業的市場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海爾自清潔系列掛機在該類產品中的市場占比達到了35.46%,而自清潔柜機在同類產品中的占比達到了40.65%,市場份額保持第一。從這組數據也可以看出海爾空調本身較高的經營質量。
海爾在國內市場以自清潔系列產品走出差異化發展路線之時,在國際市場的創牌式發展更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歐洲市場、以泰國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市場,海爾以一面面“空調墻”樹立起來自主品牌全球化發展的樣本。也因此,在全球領域內的品牌化發展中,海爾空調全球化創牌成果更為突出。
空調行業迎來多種利好
就在不久前,新一輪的激勵型產業政策出臺,高能效、環保類、智能型空調產品擁有了政策助力,這一舉措不僅僅提振了行業發展的信心,更是有利于整個行業再次提升節能水平,改變當下萎靡不振的需求。
事實上,在過去半年中當內銷市場遭遇規模化增長壓力的同時,各個企業通過積極主動的市場推廣舉措,已經有效緩解了庫存壓力,通過效率化運營方式在引導消費需求的釋放。
筆者還了解到,2018年12月份和2019年1月份整個空調行業的出貨量同比出現了增長,這從一個方面也體現出國內外空調市場正在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
而且,過去大半年的時間內,以銅、鋁、ABS塑料粒子為主的原材料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跌。據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銅價在2018年內跌去了15.5%,鋁材和塑料價格的降幅分別達到了15%和8.1%。盡管內生式需求資源依然較為稀缺,但是產品制造成本出現了下降,企業的運營質量、經營效率的提升,在中短期之內擁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新春過后,國內市場的旺季即將到來,在多種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空調行業走出當下的低谷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國際化市場的空白需求機會仍然豐富,內銷市場更新換代量非常穩定。只是,并不是每一家企業都能夠保持與行業同步的發展節奏,已經占據行業三強地位的格力、美的和海爾,可能將會攫取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空調行業或許會繼續顯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